卢俊舟 最初的感觉No.1 140×23cm×8 2010年
“空间”:象·境·志--卢俊舟书法艺术探赜
林苗苗
对艺术与空间关系,卢俊舟有着深切的体悟与认知。他不仅对有建筑师气质的空间有着非比寻常的兴味,而且对东方线条和空间美学也有着精审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书法线条、结体造型、章法结构、情感表达、象境哲思的探索与追求存有近乎苛刻的执念。2018年,他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举办了首场个展“平行”;2021年,受邀在安藤忠雄设计的美术馆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个展“书写良渚”。观其人其作,其书法艺术呈现出“空间”图式、“象”以“气”盛、“境”自“天成”、“志”在“解缚”等艺术面貌。
卢俊舟 壁 270×586cm 2018年
一、“空间”图式
“空间”图式是卢俊舟书法艺术中尤为突出的一个特质。西哲康德将“空间”视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形式。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兹的《存在·空间·建筑》提出五种空间体系(实用空间、知觉空间、存在空间、认识空间、抽象空间)。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与政治》提出四种空间假设(纯粹空间、社会空间、媒介空间、关系空间)。巫鸿的《时空中的美术》运用“图像空间”“视觉空间”解读中国绘画方法论,借此诠释书法之“形”亦不失为另一有益视角。
卢俊舟 已忘言 69×140cm 2020年
实际上,中国传统书法观念中,文字的间架结构始终具有某种“空间”的指向。“空间”观念早在西晋成公绥的《隶书体》、东晋王珉的《行书状》、南北朝萧衍的《草书状》等我国早期书论中即已隐在,以类比思维、形象言语从点画布白、形体排列诸多角度关注隶行草诸体之“形”的特点;及至隋唐宋元,唐欧阳询的《结体三十六法》、虞世南的《书旨述》、李世民的《指意》、元代陈绎曾的《翰林要诀》、黄自元的《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书学著述中,“空间”观念进一步发展;迄及明清书论,“空间”观念更在解缙的《春雨杂述》、汤临初的《书指》、笪重光的《书筏》、刘熙载的《书概》等著述中滥觞,涵括书法笔法、字法、章法各部,“经营位置”意识逐步凸显;直至近代,宗白华首次提出“书法空间”专说。基于对中西传统的个性化体悟,卢俊舟的书法作品将传统书法的字法结体、章法布白等“空间”指向发挥到个人理解的极限,逐步形成其书法艺术的个性化图式。
卢俊舟 有真意 68×138cm 2020年
二、“象”以“气”盛
卢俊舟在书法艺术探索中具有很强的当代意识。众所周知,汉字是书法艺术产生的直接源头和唯一载体。书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多种书体。各体书法均以不同形制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营构,呈现着丰富多元的书法意象之美。卢俊舟认为,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那么汉字就有空间造型的可能性、自然书写状态所呈现的可能性,包括毛笔、宣纸、水与墨的各种可能性。为此,他每一个阶段都在尝试着延展自己的边界,形成新的经验,甚至表现出某些跳跃、分裂的节奏。他大胆尝试将诸多新的表达方式灌注于、植根于传统书写体验之中,其方体书作颇具隶意、却非隶笔,造出传统书法学理中“筋骨立形”的书体造型。他对书体结构进行了较大转换,他不再拘泥于某家某体,而是寻找到书写在当下的一种生存状态,来呈现他对事物的看法,对事物一种性质化的观照方式,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书体的感觉。这种书体结构的表达,是他最大的一种创造性。
卢俊舟 云龙天马 140×23cm×2 2012年
较之传统书学所界定的各类书体之美的解读及传统书法佳作所呈之“象”的意象之美,卢俊舟似乎有着别样的见解:其书法作品所呈之“象”更接近于“气象”,更倾向于重“气”适“意”、更中意于任“性”使“气”;他所看重的更多的是那种似与不似之间、控制与失控的边缘、某种意外和不确定性,那种原始的直觉和本能之下不可思议的感觉,那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觉。换言之,卢俊舟书法作品之“象”,是力图超越“物象”、区别“意象”、带有“空间”图式意味的“气象”。也正因此,其书法作品常以反秩序化的态度,建构他所理解的秩序,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新的精神空间。
卢俊舟 月似霜 140×68cm 2012年
三、“境”自“天成”
传统书论中,“书”的本质是“线条”,书法造境,传达情感、表现人格,端赖线条。但卢俊舟却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将关注的重心由“线条”转移到“空间”,把整件书法作品变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生命体。一篇一幅一字一笔里,皆有创造、变革、个性、情感,有着流动不息的生命暗示,有着力量内敛的自由之灵!尤其是在他近阶段的作品中,曾经固有的秩序开始被消解,原有形式的趣味逐渐被取代,对形与意的强调,转移到更为纯粹的情绪积累与释放中去。书写本身已无关乎文字的内容,无关乎观者的阅读,他追逐着自我的节奏感,寻求接近本质直觉的原始状态,完全打破了东西方文字书写的障碍。书写的空间感和画面感,自然完美地呈现,犹如浑然天成的原始混沌状态。仿佛置身于纯粹的书写之中,他才能接近独特的自我、体验精神的自由,表现出他的质疑与勇气。在他的书写过程中,传统书法所具备的会意性与情绪化等特征,又逐渐呈现出与当代艺术的某些价值判断相通的一面。
卢俊舟 溪南-1 215×69cm 2020年
我们对传统概念的认识,正是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不断被刷新与超越。卢俊舟书法艺术的笔墨技法、形式构成乃至“空间”图式均独具面貌,既非对传统书法表现技法的因袭墨守,也非对新颖形式的刻意拼凑。其书法作品中线条的内在律动及其独特的构成方式,与其心性同源同构。而其关注点,既不在于风格面貌的新旧与否,也不刻意于表现技法是否必有出处,最终却能创造出崭新的风格面貌与独特的表现技法。看似“无心插柳”“无意于佳”,实则并非真的无心,皆因风格个性是心性的外化,只需顺应自我心性生发创造,则风格个性自然而具足、不求而自生。由是观之,卢俊舟的书法艺术,既是表现性灵、情、境的内在抒发,也是风格个性饱满充溢的外在迹化。这也许就是“中得心源”的另一佐证吧。
卢俊舟 香如故 138×69cm 2020年
四、“志”在“解缚”
中国书法绵延数千年,有着深厚丰赡的传统积淀,也因此令其当代发展背负上沉重的窠臼包袱。面对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激烈碰撞的书道境况,卢俊舟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始终存有难解的“解缚”之“志”。究其“志”之源,无疑是卢俊舟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他期待能为当代书艺发展奉献一份心力。诚如田黎明所言:“俊舟对艺术特别敬重,正是持有这种敬畏心,他对待自己书法艺术也是这样来研究和探索的。”(田黎明《创意物象近于自然--谈卢俊舟作品》,《美术观察》2018年第9期)
卢俊舟 梦 直径216cm 2018年
为此,卢俊舟书法艺术如本能般地排斥套路与模式,其书法创作往往悖离常规理解中的形式上的“美”感。这种悖离也贯穿在他的审美经验之中。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洞察美术史,认知书画作品,推崇天然去雕饰的本真与自然,甚至在交谈中你会发现他思维的游弋与发散,不拘束,不生硬,直接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事、作品中跳跃,但并不会离题。他又是一个尤重“文心”的人,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对艺术近乎于完美的追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怀疑与绝望,都建立在同一种逻辑圈内。他总是在不断地追逐与质问中陷入困惑,又是这些困惑一步一步地将他引入到新的思考之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期待他能继续以任性的表现极端个人化的语境,叩开书法艺术永恒的自由之门,表达不可言说的生动与缺憾,抵达自在的彼岸。林苗苗 副研究员 《文艺理论与批评》副社长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2年第2期)
卢俊舟 故园情 180×48cm 2016年
卢俊舟 看花人 180×48cm 2016年
卢俊舟 人中龙 137×22cm×2 2014年
卢俊舟 半夜风 138×23㎝ 2020年
卢俊舟 碧连天 95×495㎝ 2021年
卢俊舟 长亭外 95×495㎝ 2021年
卢俊舟 尽余欢 632×234cm 2021年
卢俊舟 碧空尽 70×70㎝ 2020年
卢俊舟 舟自横 70×70㎝ 2020年
卢俊舟 灯火书声 180×33cm×2 2018年
卢俊舟 读我书 180×33cm×2 2020年
卢俊舟,别署芦庐、吾自斋等,1974年生,浙江永嘉县人。曾任职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独立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
转载自:澍雨画馆 公众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