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舟:书写良渚艺术展
在杭州余杭良渚遗址东南方5公里左右,矗立着一幢清水混凝土现代建筑,这是由安藤忠雄设计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大屋顶”。阳光透射进巨大的内部空间,水面倒映着它的恢弘身影。这座拥有极简主义外形的巨大建筑,彰显着现代的力量与包容的胸怀,让人联想到在同一片土地上,数千年前的远古先民们筑造的干栏式建筑。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外景,安藤忠雄设计
展览现场
7月6日,良渚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书写良渚--卢俊舟作品展”在这里举行。走进展厅,一组高超过6米的巨幅书法作品贴合在清水混凝土的墙壁上,让巨大的泥墙焕发出人文的光彩,而超越了文字藩篱的黑白线条乐章,则把观者的思维带往一个自由与超越的境界。
卢俊舟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这个展览的主角是卢俊舟,他是谁?卢俊舟,自幼研习书法。从传统出发,又着力跳脱传统法度的规则,融入富有创造性的自我表达。作品充斥着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流动变化。他坚持为自己书写,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在传统脉络和当代视野中探索东方笔墨精神。通过深刻的思考与艺术实验,让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的当代格局中展现未来的可能性。
卢俊舟在展览现场
事实上自青少年起,卢俊舟在传统书坛便屡屡获奖,但卢俊舟对书法始终是有着叛逆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在上世纪90年代一次北京之行后,他曾十余年几乎不动笔。直到2009年一次偶然机缘下,他对于书法的灵感才跳出了传统书法的层层约束,不经意间如水银泻地般显现出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些作品将汉字重新拆解,呈现出全新的结构与组织方式,体现出非同寻常的造诣与追求。
展览现场
我们看到,在卢俊舟的书法中,依然保留着汉字的原型,普通观者在解读时却不免会遇到难以辨识的尴尬。但如果书法是一门独立艺术,与文字本身的内容已关联不大。在卢俊舟看来,书法的陈陈相因已经太久,要让书法获得更大的生命力,必须要跳出历史的窠臼。我们在他的作品之中,感受到的是线条、布局、韵律、节奏与飞白,这些极简的形式元素构成了朴素的抽象之美,充满呼吸,引人遐想。
展览现场
熊秉明先生曾说:“在西方,雕刻与绘画并称;而在中国,书法与绘画并称。”一句话,道出了在中国艺术里线条的重要性。卢俊舟的作品里,篆书的形象、楷书的结构、草书的韵律……可以说无不包容,但却绝不能以任一书体来限定。他超越了书体源流,回到所谓“书之有法”之前,即线条与结构的组合。因此,他的很多书法也可以看作绘画,但却是超越了具象与形象的,抽象的绘画。
《良渚书写计划:1、2、3》632x234cmx3,2021
良渚,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完备复杂的城市与高超的制玉技术足以令世人叹为观止。而在丰富的良渚文化遗存之中,最吸引卢俊舟的却是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们共在良渚收集了200余个刻画符号,它们已经有了文字的雏形,但还不算是成熟的文字。这些刻画符号散发出来的神秘感,强烈地吸引着他。于是,在这次展览里,他以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刻画符号进行重新转化,创作出三幅巨幅实验作品。这三幅作品高度均超过6米,煌煌巨制,悬挂在展厅里,一股神秘而现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卢俊舟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现场创作“千字石”
卢俊舟在参观良渚古城遗址时发现,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在修建古城时,是先以鹅卵石铺设地基,再以夯土筑造城墙。这让他一下想到,自己小时候见过老家浙江温州的农民在建造房屋时,依然还是采用这种方式。5000年时光太久,而这种感同身受,似乎让卢俊舟与良渚人的心灵产生了某种沟通。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千字石”展出现场
卢俊舟与良渚的对话,不仅是5000年前的良渚,还有近百年前的良渚。在确定了在良渚做展览之后,他拜读了良渚文化最早的发现者--施昕更的《良渚》一书。这本写成于1937年的书是关于良渚最早的著作,在战火中历尽艰辛得以出版。特别是卷首,已远超出考古范畴,寄托着年仅26岁的施昕更对家国命运与文化承传的深深忧虑与远大梦想,这让卢俊舟颇为感动。他想到了那些鹅卵石,于是从家乡温州永嘉楠溪江边运来了1000余块鹅卵石,在石头上认真书写了这篇《良渚》前言,将它们以特定的形式摆放,贯通了安藤忠雄建筑的内外,形成呼应,同时更是这件特别为良渚而创作的装置作品向上古祖先与前辈先贤致敬。
卢俊舟2020年家乡温州永嘉溪南村创作
卢俊舟2020年家乡温州永嘉溪南村创作
这次展览展出的还有卢俊舟的《溪南》系列,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年卢俊舟被困在阔别已近30年的溪南村。在2个来月的时间里,他对家乡产生了新的情绪与感觉。《溪南》系列正是他追寻旧日时光与心灵宁静境界的流露。卢俊舟说:“对我而言,书写是我的个人化表达,至于态度、情感等,都是不自觉的流露,这是用语言表述不清的。可能我所作的,是为观众提供一种观看视角--原来书法还可以这样呈现。人与历史、当下、未来的对话,可以这样一种状态而存在。”
溪南切 69x217cm 2020年
2018年,卢俊舟首次个展“平行”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举办,这个展览的出现因为给书法创作带来新的气息,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强烈关注。两次展览,两次与美术馆空间的绝妙对话。卢俊舟的每一次展览,不仅尤为注重与美术馆的建筑空间对话,同时也注重与当地的文化历史对话。如果说他在苏博创作的《吴越春秋》是将“苏州这座充满情调的人间天堂,拉回到春秋时期的悲壮底色中”,那么《书写良渚》则是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用书写与文明的源头和未来对话。
竹里馆,2020年,34x138cm
那些5000年前良渚符号的刻画者,无异于卢俊舟的“知音”了,他是谁?叫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同样的“书写”方式让他们的心灵在此相遇。一个从古向今而来,一个由今回溯而去。在2021年,今天被称为“良渚”的地方,这次相遇不仅指向文明的源头,也通向艺术的未来。(本文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部分现场摄影:章啸 视频制作:盛晨晨 林伟杰)
一沙鴎,2020年,68x138cm
已忘言,2020年,69x140cm
尽余欢,2021年,632x234cm
将进酒,2021年,270x1000cm
展览海报
书写良渚--卢俊舟艺术展
展览地点: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展出时间:2021.7.6- 7.30
策展人: 张维娜
主办方: 梦边文化 大屋顶文化
指导单位:良渚博物院
支持方:OLI建筑设计事务所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